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每日热点:稳就业需在缓解结构性矛盾上下功夫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23-05-23 11:44:5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人社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决定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升就业能力。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迅速引起“转发”“点赞”一片。

随着经济恢复向好,我国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连续两个月稳中有降。但与此同时,我国就业仍面临压力,尤其是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率增长。

当前,我国存在的就业结构性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劳动力市场供求存在不平衡现象。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原因之一便是劳动者所获得的教育、培训以及技能没有完全适应产业结构、企业岗位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供求之间出现不均衡。此外,就业机会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此矛盾。比如,我国东部地区就业机会更多,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但中西部地区有许多人口大省,其剩余劳动力也亟待化解,如何解决这种区域错配和人才流动问题,需要我们持续探索。

其次,劳动者就业意愿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不平衡现象。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从劳动者的求职意愿来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连续3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仅为12.6%,且连续3年下降。但是,民营企业一直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我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对于毕业生就业意愿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议多部门联动,加大协调与引导力度,与此同时,求职者也应转变传统思维,放宽求职视野,尝试在更多类型企业发光发热。

再次,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期待存在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社会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评价是高素质人才,他们通常对应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更优厚的薪酬待遇等。同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也通常对自己抱有更高的期待、设定更高的目标。但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的背景下,求职者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符合期待的工作,又不愿意“自降身价”,由此导致“慢就业”现象的产生,影响了我国整体就业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解决好就业尤其是就业结构性问题,对于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政策层面、企业以及求职者需要积极行动、协同发力,助力缓解就业结构性问题,推动就业形势改善。

从政策层面看,相关政策已在部署和推进。从对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到着力挖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加大补员力度,再到针对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岁至24岁失业青年,全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正密集出台,为缓解就业结构性问题和扩大就业奠定了基础。

从企业层面看,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扩大招聘范围,升级招聘方式,多途径开展招聘活动,同时,在招聘过程中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畅通人才流动、优化配置通道,实现求职者与工作岗位的精准匹配。

从劳动者层面看,应优化劳动者教育体系,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对此,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技能培训上要顺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适应国家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培养出市场更加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同时,应建立贯穿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机制,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使劳动者跟上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时代发展需要,实现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更有效匹配,推动我国就业市场向好发展。

x 广告
猜你喜欢